文章詳情
安樂死技術( 方法) 介紹
日期:2025-04-26 00:32
瀏覽次數:25552
摘要:
實驗動物安樂死問題一直困擾著動物實驗工作者,什么是安樂死技術或方法? 如何實施安樂死?怎樣的安樂死方法才能既保證動物福利、符合倫理
道德準則,又對實驗者方便實用? 本文根據美國獸醫學會(AVMA) 關于安樂死的評價準則闡述實驗動物實施安樂死的若干問題。
1 什么是安樂死
安樂死一詞來源于希臘文“eu”,意思是“平安和有意義的死亡”。平安死亡意味著微量的疼痛和痛苦(pain and distress)。實驗動物科學中的安樂死指
的是對實驗動物實施的人道處死( humane death)。因為實驗動物作為人類的替難者用于各種科學實驗,人類有義務給予實驗動物足夠的尊敬,處死動物時盡可能減少動物的疼痛和痛苦。安樂死技術很難做到完全沒有疼痛和痛苦,但通過改善實施安樂死的環境條件和熟練掌握技術可以減少動物的痛苦。從定義中可以看出,安樂死技術包含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減少疼痛,二是減輕痛苦。減少疼痛要求建立無疼痛死亡技術,減輕痛苦要求盡量減少動物感知(喪失意識)。
2 安樂死技術( 方法) 介紹
**方法:
**安樂死技術方法的原理有:直接或間接缺氧、生命功能的神經元抑制和大腦活動或生命功能神經元的直接破壞。
直接或間接缺氧。
可以在任何地方完成,并且可以依不同速率造成動物意識喪失。沒有疼痛和痛苦的死亡一定是意識喪失先于動作消失(肌肉活動消失),而動作消失不等于意識喪失和沒有痛苦發生。因此,導致肌肉麻痹而不能造成意識喪失的安樂死**(例如去極化或非去極化的肌肉松弛劑,士的寧、煙堿、鎂鹽等)不能作為安樂死的單一方法。
生命功能的神經元抑制。
**首先抑制大腦神經元隨后導致動物死亡。某些**在實施過程中會使動物處于一種所謂激動躁狂期,可能發出叫聲或肌肉收縮。但這不是有目的的,隨著意識喪失馬上死亡,原因是心臟停止跳動造成呼吸**供氧不足。大腦活動或生命功能神經元的直接破壞。來源于直接沖擊破壞大腦或大腦神經元去極化可以使動物馬上喪失意識。死亡來源于中腦控制心臟和呼吸**消失。有時可以見到動物的劇烈肌肉活動,但這時動物已經感受不到疼痛和痛苦。
2.1 吸入**:
任何吸入**都需要在肺泡中達到一定濃度才能導致死亡,因而動物死亡需要一定時間。**的選擇原則在于動物開始吸入**到
死亡之間這段時間是否感受到疼痛和痛苦。使用該方法應注意,
(1) 能夠快速達到較高濃度的,比較快速使動物喪失意識的、比較人道的**用作安樂死;
(2) 設備能夠滿足快速使**達到高濃度并能夠保持一定時間不泄漏;
(3) 多數**對人是有害的,比如麻醉危險(乙醚) 、昏迷(氟烷) 、缺氧(氮氣和一氧化碳) 、上癮(一氧化氮)、長期危害健康(氧化氮、一氧化碳) ;
(4) 肺泡換氣緩慢易引起動物激動時就應該使用非吸入方式安樂動物;
(5) 新生動物對缺氧耐受性強,不宜使用吸入方式安樂動物;
(6) 高速氣流易產生噪音驚嚇動物;
(7) 一個箱子中只能放置一種動物;
(8) 爬行動物、兩棲動物、潛水性鳥類動物和潛水性哺乳動物都不能使用吸入方式實施安樂死。
2.2非吸入**:
注射**是實施安樂死較為快速和可靠的方法。如果不引起動物害怕和痛苦時,推薦使用**注射方法實施安樂死。但動物限制和保定會給動物增加額外的恐嚇和不安,必要時使用**和麻醉的方法輔助進行安樂死。對有侵略性的、可怕的、兇猛的動物實施安樂死以前*好先使用**劑然后靜脈注射安樂死**。當靜脈注射安樂死**有困難時,使用無刺激性**(非封閉神經肌肉**)行腹膜內注射也是可以的,但由于要經過1 期和2期麻醉才能死亡,因此需要將動物放在較小的安靜的盒子中,避免刺激和外傷。深度**、麻醉或睡眠狀態的動物也可行心內注射。不能使用肌內注射、胸腔注射、皮下注射、肺內注射、肝內注射、脾內注射、腎內注射、鞘膜內注射等非靜脈注射法實施**安樂死。
2.3 物理方法:
物理安樂死方法有刺椎、槍擊、脫頸椎、斷頭、電擊、微波刺激、處死陷阱、壓胸、放血。技術好的人員使用好的器械實施安樂死比其他的安
樂死方法都要好,動物幾乎感受不到害怕和焦慮,因為速度快,動物也不會感受到疼痛。放血、擊暈和腦脊髓穿刺不能作為單一方法使用,可作為其他安樂死方法的補充。
有人認為物理方法實施安樂死時不符合美學觀點的,但美學觀點與人道總是對立的。在某些情況下物理方法是*合適的安樂死方法,因為這樣可以避免或縮短動物死亡前所承受的不必要的疼痛和痛苦,但要求實施安樂死的人員訓練有素,并有美學觀點。因為所有的物理方法都會產生創傷,對動物和
人都存在潛在危險,操作熟練程度是至關重要的。
2.4 輔助方法:
擊暈和腦脊髓穿刺應用合適,可以導致動物喪失意識但不能保證死亡,常用作安樂死的輔助方法,配合使用**、放血等安樂死方法使用。
摘自劉云波<實驗動物安樂死若干問題>
道德準則,又對實驗者方便實用? 本文根據美國獸醫學會(AVMA) 關于安樂死的評價準則闡述實驗動物實施安樂死的若干問題。
1 什么是安樂死
安樂死一詞來源于希臘文“eu”,意思是“平安和有意義的死亡”。平安死亡意味著微量的疼痛和痛苦(pain and distress)。實驗動物科學中的安樂死指
的是對實驗動物實施的人道處死( humane death)。因為實驗動物作為人類的替難者用于各種科學實驗,人類有義務給予實驗動物足夠的尊敬,處死動物時盡可能減少動物的疼痛和痛苦。安樂死技術很難做到完全沒有疼痛和痛苦,但通過改善實施安樂死的環境條件和熟練掌握技術可以減少動物的痛苦。從定義中可以看出,安樂死技術包含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減少疼痛,二是減輕痛苦。減少疼痛要求建立無疼痛死亡技術,減輕痛苦要求盡量減少動物感知(喪失意識)。
2 安樂死技術( 方法) 介紹
**方法:
**安樂死技術方法的原理有:直接或間接缺氧、生命功能的神經元抑制和大腦活動或生命功能神經元的直接破壞。
直接或間接缺氧。
可以在任何地方完成,并且可以依不同速率造成動物意識喪失。沒有疼痛和痛苦的死亡一定是意識喪失先于動作消失(肌肉活動消失),而動作消失不等于意識喪失和沒有痛苦發生。因此,導致肌肉麻痹而不能造成意識喪失的安樂死**(例如去極化或非去極化的肌肉松弛劑,士的寧、煙堿、鎂鹽等)不能作為安樂死的單一方法。
生命功能的神經元抑制。
**首先抑制大腦神經元隨后導致動物死亡。某些**在實施過程中會使動物處于一種所謂激動躁狂期,可能發出叫聲或肌肉收縮。但這不是有目的的,隨著意識喪失馬上死亡,原因是心臟停止跳動造成呼吸**供氧不足。大腦活動或生命功能神經元的直接破壞。來源于直接沖擊破壞大腦或大腦神經元去極化可以使動物馬上喪失意識。死亡來源于中腦控制心臟和呼吸**消失。有時可以見到動物的劇烈肌肉活動,但這時動物已經感受不到疼痛和痛苦。
2.1 吸入**:
任何吸入**都需要在肺泡中達到一定濃度才能導致死亡,因而動物死亡需要一定時間。**的選擇原則在于動物開始吸入**到
死亡之間這段時間是否感受到疼痛和痛苦。使用該方法應注意,
(1) 能夠快速達到較高濃度的,比較快速使動物喪失意識的、比較人道的**用作安樂死;
(2) 設備能夠滿足快速使**達到高濃度并能夠保持一定時間不泄漏;
(3) 多數**對人是有害的,比如麻醉危險(乙醚) 、昏迷(氟烷) 、缺氧(氮氣和一氧化碳) 、上癮(一氧化氮)、長期危害健康(氧化氮、一氧化碳) ;
(4) 肺泡換氣緩慢易引起動物激動時就應該使用非吸入方式安樂動物;
(5) 新生動物對缺氧耐受性強,不宜使用吸入方式安樂動物;
(6) 高速氣流易產生噪音驚嚇動物;
(7) 一個箱子中只能放置一種動物;
(8) 爬行動物、兩棲動物、潛水性鳥類動物和潛水性哺乳動物都不能使用吸入方式實施安樂死。
2.2非吸入**:
注射**是實施安樂死較為快速和可靠的方法。如果不引起動物害怕和痛苦時,推薦使用**注射方法實施安樂死。但動物限制和保定會給動物增加額外的恐嚇和不安,必要時使用**和麻醉的方法輔助進行安樂死。對有侵略性的、可怕的、兇猛的動物實施安樂死以前*好先使用**劑然后靜脈注射安樂死**。當靜脈注射安樂死**有困難時,使用無刺激性**(非封閉神經肌肉**)行腹膜內注射也是可以的,但由于要經過1 期和2期麻醉才能死亡,因此需要將動物放在較小的安靜的盒子中,避免刺激和外傷。深度**、麻醉或睡眠狀態的動物也可行心內注射。不能使用肌內注射、胸腔注射、皮下注射、肺內注射、肝內注射、脾內注射、腎內注射、鞘膜內注射等非靜脈注射法實施**安樂死。
2.3 物理方法:
物理安樂死方法有刺椎、槍擊、脫頸椎、斷頭、電擊、微波刺激、處死陷阱、壓胸、放血。技術好的人員使用好的器械實施安樂死比其他的安
樂死方法都要好,動物幾乎感受不到害怕和焦慮,因為速度快,動物也不會感受到疼痛。放血、擊暈和腦脊髓穿刺不能作為單一方法使用,可作為其他安樂死方法的補充。
有人認為物理方法實施安樂死時不符合美學觀點的,但美學觀點與人道總是對立的。在某些情況下物理方法是*合適的安樂死方法,因為這樣可以避免或縮短動物死亡前所承受的不必要的疼痛和痛苦,但要求實施安樂死的人員訓練有素,并有美學觀點。因為所有的物理方法都會產生創傷,對動物和
人都存在潛在危險,操作熟練程度是至關重要的。
2.4 輔助方法:
擊暈和腦脊髓穿刺應用合適,可以導致動物喪失意識但不能保證死亡,常用作安樂死的輔助方法,配合使用**、放血等安樂死方法使用。
摘自劉云波<實驗動物安樂死若干問題>